发布日期:2025-04-13 22:33 点击次数:91
近年来掀起一股美化民国风潮,文化开放包容,大师辈出最专业的股票线上配资,北洋军阀们互相通起电报来,一个个温文尔雅,之乎者也。
大家都很珍惜自己的名声,集军政大权于一身的袁世凯,都不敢把国学大师怎么样。
这样说,也对,也不对。
在文化上民国是一个值得称颂的时代,但在广袤的乡村,尤其是某些省份,却陷入了民流为匪、匪招安为兵,兵又祸民的底层互害怪圈。
今天来聊一聊北洋时期,军纪废弛、为祸河南陕西,恶名远扬的地方军阀部队————镇嵩军。
镇嵩军的基干,是河南西部地区的一股绿林武装(匪的一种比较文雅的称呼)。1911年辛亥革命时,同盟会的刘镇华等人奔走联络,响应武昌起义,编为陕西起义军。
1912年陕西裁军,该部本应在被裁之列。时任河南都督张镇芳,因豫西一带动荡不安,经协商将其编为豫西地方部队,分驻22个县,维持地方治安。
展开剩余72%因为驻地靠近嵩山,兵员又以嵩山附近各县人占多数,所以叫“镇嵩军”。
到1922年,刘镇华出任陕西督军,不断收编“绿林武装”,镇嵩军达到十万多人,是该部的鼎盛时期。
镇嵩军被百姓称为“兵匪”、“嵩匪”,说“贼木梳,兵蓖子”,大家都知道,蓖子比木梳齿密,就是说贼过如梳,兵过如蓖,镇嵩军比土匪厉害多了。
派粮派款,征物拉夫,敲诈勒索啥的,这在北洋时代不算稀奇,下面说点有特色、有代表性的。
整团整营的集体抢劫行为
1924年11月,镇嵩军攻入华阴,将城内城外的牲畜、粮米、钱财衣物抢劫一空,事后统计仅一个乡,就损失牲口300余头,棉花2万多斤,现洋2万多元,烟土1.8万余两(《陕局啜泣录》)。
1925年,憨玉珍部近2万人攻陷陕西商县龙驹寨,将方圆数十里内各个村庄都洗劫一遍。听说群众将贵重家私藏在某山洞后,前往并发炮轰击山洞,威逼诱骗,后派士兵进洞,搬运了整整一个昼夜(《商州文史资料》第9辑)。
这些事实都证明,镇嵩军的抢劫不是官兵个人或是小团体行为,而是部队的集体行为。
作为维持地方治安的武装力量,这种行为对地方造成的大面积恐慌以及危害,都是极其严重的。
刘镇华庄园
屠杀民众
如果说抢劫是因为饷粮不继,那些因久攻城池不下或遭到民团、红枪会等组织反抗,而滥杀无辜以报复泄愤,则赤裸裸地显示了其凶残本性,给当地人民带来了无尽的灾难。
镇嵩军郭金榜部驻扎陕西镇安期间,为报复群众反抗,“纵火烧房300余间,杀害群众5000余人,竟残暴地剖孕妇腹,小儿两腿劈开”。(《镇安县志》)基本和禽兽没有分别了。
贩卖妇女
1923年11月间,镇嵩军在蓝田、镇安、山阳等县交界处,将数百名青年妇女贩卖至河南。据各类文献记载,1926年潼关、华县、华阴等地每日也有大量妇女被镇嵩军贩卖到河南。(《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陕西大事记述》《大公报》1926年10月2日)
民国时期的土匪
至于其它勾结土匪、种毒贩毒、暴力逼款等集体匪化行为,不胜枚举。
镇嵩军财政状况一向不佳,也常受其它部队歧视,当地有民谣:“穷巡防,富陆军,好汉爷爷是毅军,要饭花子镇嵩军”。
1个石榴和4元钱,是刘镇华总部发给每个镇嵩军士兵的1926年的全年饷钱。
财政上的原因只是一个方面,主要还是兵源上的匪化所致,镇嵩军的班底就是土匪,后来又大量收编土匪,甚至大部分军官都是土匪出身。
也就不难理解最专业的股票线上配资,镇嵩军为何集体匪化、成为北洋时期最臭名昭著的部队之一了。
发布于:天津市